土司王故都 湖南老司城遗址,其庞大的建筑废墟和精美的文物,记载了800年来土家族、苗族、汉族等多个民族和谐相处、共同生活的历史,堪称“挖”出来的民族团结“活化石”。
老司城遗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灵溪河畔。在老司城遗址漫步,映入记者眼帘的,是那废弃的城墙、寂寞的祠庙、萧条的宫殿木楼、孤零的牌坊雕像以及铺着各种图案的鹅卵石官道和道旁800多年前栽下的松柏树。
老司城街区在土司时期有八街九巷的格局,现在尚有五街仍在使用,各族群众依旧和谐相处,亲如一家。现存的地面建筑有祖师殿、土王祠、摆手堂等,融汇了土家、汉等民族的建筑工艺和风格。而土家族的“社巴节”“摆手舞”与汉族的“春节”“舞龙舞狮”,在老司城所在的灵溪镇同样流行。
经考古工作者调查、挖掘、清理,发现老司城区和周围保留了明清历任土司王族的墓葬群。记者看到,不少墓葬内部砖雕精美,体现了土司时期精湛的工艺,出土文物有金簪、金花等金银饰物以及玉器、瓷器等,造型和纹饰融汇了土家族和汉族饰物的特点。出土瓷器的题款中,有许多关于永顺土司的专门内容,如“永顺宣慰使司”“五百年忠孝世家”等。
史料记载,唐末五代年间,江西彭氏征服了五溪诸蛮以后,当上了溪州土家族的“土皇帝”,建都城于永顺会溪坪。土司制度的特点即分封地方首领世袭官职,以达到“树其酋长,使自镇抚,以达其以夷治夷”目的。
土司制度是西南地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,除了对中央王朝规定负担的贡赋和征徭之外,一切军政事务皆由土司自治,不受朝代更替的影响。老司城遗址,正是土司制度的重要物证。
土司王虽然偏安一隅,但在中华民族遭遇外来侵略时,往往挺身而出。在此次考古发掘中,著名土司王彭翼南的墓志铭重见天日,详细记载了他率领“土兵”,抗击倭寇,为国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。
考古发现,彭翼南的墓葬至今尚保存完好。其墓葬对面的紫禁山上有一座“子孙永享”牌坊,便是明朝为表彰彭翼南领兵抗倭的功绩而立。
然而,“子孙永享”却是不可能的。清雍正时期的“改土归流”,终结了源自五代时的土司制度。老司城的末代土司彭肇槐在1726年主动把土司权杖拱手送出。
发表评论
相关内容查看全部
Copyright(C) 2010-2021 yoofh.com (凤凰古城旅游)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凤凰旅游攻略网授权,禁止转载凤凰古城旅游任何信息
凤凰古城旅游客服热线电话:0731-85678026 24小时服务电话:151-11466622 15974222493 陈经理
网站联系QQ:1850700229 或 1468037734 (凤凰旅游咨询报名) QQ:1486753189 (网站友情链接与凤凰古城旅游合作)
张家界凤凰古城旅服务-是专业的凤凰古城旅游,张家界旅游,张家界凤凰古城旅游交流信息服务网站
凤凰旅游攻略网提供凤凰旅游攻略,长沙到凤凰的交通,长沙到凤凰自由行,住宿,长沙到凤凰旅游团等旅游线路与咨询
运营资质途乐旅游 许可证号:L-HUN-01200 湘ICP备18021764号
版权所有:张家界凤凰旅游 技术支持:凤凰古城旅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