享有盛名的鄂西土家糍粑,颇具特色,是土家族的传统食品。这种糍粑以糯米浸泡一至二天,滤干蒸熟,放在一个特制的“岩盘”上,这岩盘园形,直径二市尺,四周有沿,突起寸高,盘内磨得十分光滑。二人各执木棰子一个(即小木榔头),你一下,我一下,边槌边撒少数的米面,以免粘连,直到棰烂为止,再放在案板上,打成计子,大的大到二、三斤一个,小的小到一两一个。大糍粑是送情的,一送就是一对,所以有的户打上百斤糯米折大糍粑。大糍粑打好后以米面壅着,以免干裂;小糍粑用水泡上,每周换水一次,一直吃到三月间。吃法有几种,一是烤了吃,一是放油和佐料炒了吃,经过烤或炒,糍粑均发泡起来,十分软和可口。此种饮食习俗在鹤峰、来凤等地尤其盛行。
糯米洗净,泡上一个对时后,滤干后用甑子蒸熟。然后把糯米饭盛在粑槽内用锤打烂,再捏成大小均匀的坨子,压薄成形,这便是糍粑。待成形的粑阴干后,泡在坛子里,十天半月换一次水。这样,可以放到端午节,经久不坏。
土家人素有“二十八,打粑粑”的说法。每逢春节来临,农历腊月末,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。据乡土志书记载:“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,压成团形,形如满月。大者直径1尺5,寻常者约4寸许,3至8分厚不等。”小糍粑做完后,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,再做几个大糍粑,小则三五斤,大则十多斤。这叫“破笼粑”,象征“五谷丰登”,又显示土家人大方。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,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,两个人对站,先揉后打,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。做糍粑也很讲究,手粘蜂蜡或茶油,先搓坨,后用手或木板压,要做得光滑,美观。
苗寨流行一句俗话:“肉宁可少吃,糍粑不能少打。” 每逢春节来临,农历腊月末,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。据乡土志书记载:“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,压成团形,形如满月。大者直径1尺5,寻常者约4寸许,3至8分厚不等。”小糍粑做完后,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,再做几个大糍粑,小则三五斤,大则十多斤。这叫“破笼粑”,象征“五谷丰登”,又显示土家人大方。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,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,两个人对站,先揉后打,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。做糍粑也很讲究,手粘蜂蜡或茶油,先搓坨,后用手或木板压,要做得光滑,美观。
吃糍粑也有学问,一般是用火烤,叫烧糍粑;用青菜汤下糍粑片,叫煮糍粑;与腊肉炒,叫炒糍粑。糍粑做得多,一时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内,这样可以储藏数月不坏,到插秧时候还有粑粑吃。吃时也很有讲究。一是合家团团圆圆吃;二是招待亲戚朋友吃。
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,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,两个人对站,先揉后打,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。做糍粑也很讲究,手粘蜂蜡或茶油,先搓坨,后用手或木板压,要做得光滑,美观。
这道传统美食已经贯穿了湘西人家的生活,逢年过节、喜事甚至丧事都要打糍粑。过年糍粑主要是团圆节庆,同时糍粑也是一种很美味的食品;过节主要是祭祀祭祖。比如贺新屋和结婚,主人家和亲戚从楼上往下向来吃酒的宾客们抛甩糍粑,通常有点糍粑还包有钱币,主要表达主人家及亲戚朋友的好客和喜庆;而丧事用的糍粑主要是仪式问题,更多是寓意是给故去的人表达孝敬。
肉宁可少吃,糍粑不能少打
苗寨流行一句俗话:“肉宁可少吃,糍粑不能少打。” 糍粑打成以后,放在堂屋里晾干,十天半月后,再将风干后的糍粑放在木桶或水缸里浸泡,要食用时随时可取。浸泡后的糍粑光滑洁白,食用时放在火炕里用炭火烤烘,直至糍粑受热变软方可吃。经过炭火烘烤过后的糍粑,既香又糯,味纯又柔软洁净。吃起来十分可口。如果将糍粑拌以蜂蜜辣酱之类佐料,味道更佳。
糍粑已经融入苗家,成为一种习俗,如今的糍粑已经告别了以前食物缺乏时代的本质用途,更多是表现为一种传统,但它在苗族历史的作用却是巨大的。
湘西苗家打糍粑的习俗
湘西凤凰苗家有打糍粑的习俗,逢年过节、喜事甚至丧事都要打糍粑。当然,不一样的事,打糍粑的意义也不一样。过年糍粑主要是团圆节庆,同时糍粑也是一种很美味的食品;过节主要是祭祀祭祖,什么四月八都离不开糍粑;办喜事的就有很多种了,但用糍粑的方式都大同小异,比如贺新屋和结婚,主人家和亲戚从楼上往下向来吃酒的宾客们抛甩糍粑,通常有点糍粑还包有钱币,主要表达主人家及亲戚朋友的好客和喜庆;而丧事用的糍粑主要是仪式问题,更多是韵意是给故去的人表达孝敬。通常糍粑不是作为商品流通的,主要是走亲戚办祭事和节庆,只是今年来商业文化侵袭以及苗族传统风俗习惯的流失,才出现商业糍粑的买卖。
每逢过年,几乎每家每户都必须要有糍粑,而打糍粑又是相当费事的事,工序不少,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。所以,往往都是亲戚朋友几家人凑在一起打,这是个很热闹、年味很浓的过程,没有打糍粑的人家会过来帮忙、看热闹,大人唠家常,小孩在旁边一边吃着蒸熟的糯米饭,一边等糍粑打好,再趁热吃上几个。
打糍粑的工序
打糍粑的工序主要有四道,即:泡、蒸、打、拧。泡是取山泉浸泡糯米,历时一天,滤干水;蒸是把浸泡好的糯米放到木甑里蒸熟,火要汪,但也要掌握火候;打就是把蒸好的糯米倒入凹形石臼,由几条年轻汉子手执“的木柄石锤,往石臼里轮番舂击,一般这个过程会持续15分钟,舂到是处,那糯米饭便胶也似地粘成一团,看不到饭粒,打糍粑是很费力气的活,必须是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拿着这个木舂,此起彼伏的你一棒我一锤的不断敲打糯米,才能把糯米敲成粘稠状。拧就是把舂好的糯米团拧成一个一个的糍粑,这个转移的过程是很麻烦也很考技术的一件事。
一方面糯米粒已经被打成粘稠状的泥状,特别的粘;另一方面,此时的糍粑还特别的烫,弄到的话会烫伤手;再一方面,还要抓紧时间,不能让打好的糍粑冷掉,这样的话,糍粑就不能做成一个个的了。当男人在一边热火朝天的转移糍粑时,女人们就得赶紧把簸箕和取粑粉准备好,在簸箕上撒满厚厚的一层粉,取粑粉的作用主要是降低糍粑的粘度(也可以是石板和菜油)。转移过程的完毕,也标志着男人在一轮打糍粑过程中作用的全部结束。男人们稍作休整,又得投入下一轮的打糍粑中。大家看到下面这块饼状的大大的糍粑团了,这样还不叫糍粑,得捏出一小团一小团,再压成一小块一小块碗面宽的饼状糍粑。这更是一门技术活,讲求精、快、准。最大的问题还是糍粑的粘稠和冷却,要在糍粑没冷之前赶紧拧。因为拧成一个个之后,还要趁热把糍粑捏成扁圆状。糯米要是冷却的话,就会冻成一块石头,不会容易弄变形了。
湘西苗族向来非常重视糍粑的制作和功用。逢年过节要打糍粑,祭祖要用糍粑,修建房屋要用糍粑。用糍粑招待贵宾胜过用鸡鸭猪狗招待。最有趣的是苗族青年男女从恋爱到结婚都离不开糍粑,每年腊月,苗族少女就要准备好各种形状的糍粑;三角形、园形、长条形、五色糍粑最多,色质以最白者为佳。待到正月初一至初三有外寨苗族未婚青年男子来游春,可以用事先准备好的糍粑向正在跳芦笙舞的意中人的花腰包投掷,如男子也有意,就接收,如无意,可婉言谢绝。待到正月结束,男子邀约好友以一斤糍粑一斤糖送至女方家,女子请好友作陪款待男子及其亲朋。如果话有投机,双方就可在以后的相月亮活动中交往,如无意,就不了了之。结婚第一年,男子要用一斗二升的糯米打成的大糯粑擀成簸箕状,装进麻布口袋中,挑至女方家。
凤凰古城购物十大当地特产
苗族银饰,蜡染,姜糖,土家织锦,凤凰酒,扎染,湘西腊肉,凤凰朱砂,猕猴桃,苗族花带
凤凰古城十大当地特色名菜
血粑鸭,凤凰社饭,隔年熏腊肉,板栗炖鸡,剁椒鱼头,湘西野菜,土家合渣,酸鱼,香草鸡,凤凰竹筒饭
凤凰古城十大特色小吃
湘西糍粑,凤凰酸萝卜,凤凰姜糖,红薯凉粉,凉拌鱼腥草,桐叶粑,凉粉,凤凰米豆腐,猪血稀饭,甜酒汤丸
更多凤凰旅游指南攻略:www.yoofh.com www.ula365.com
更多凤凰古城实用指南:www.yoofh.com www.97fh.com www.mtu100.com
更多张家界旅游攻略:www.527zjj.com www.zjj616.com www.hunan520.com
发表评论
相关内容查看全部
Copyright(C) 2010-2021 yoofh.com (凤凰古城旅游)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凤凰旅游攻略网授权,禁止转载凤凰古城旅游任何信息
凤凰古城旅游客服热线电话:0731-85678026 24小时服务电话:151-11466622 15974222493 陈经理
网站联系QQ:1850700229 或 1468037734 (凤凰旅游咨询报名) QQ:1486753189 (网站友情链接与凤凰古城旅游合作)
张家界凤凰古城旅服务-是专业的凤凰古城旅游,张家界旅游,张家界凤凰古城旅游交流信息服务网站
凤凰旅游攻略网提供凤凰旅游攻略,长沙到凤凰的交通,长沙到凤凰自由行,住宿,长沙到凤凰旅游团等旅游线路与咨询
运营资质途乐旅游 许可证号:L-HUN-01200 湘ICP备18021764号
版权所有:张家界凤凰旅游 技术支持:凤凰古城旅游